90后开始操心送礼这件事

图片

年底了,又到了犒劳家人和亲友的时候。逐渐成为社会中坚的90后,如今已不好意思空着手回家。送礼,是他们进入家庭结构,连接亲人关系的必然事项,也是推开成年生活的一扇门。我们同一些开始操心送礼的90后们聊了聊,发觉送礼是他们成年的一种仪式。

小朱 1991年生,坐标甘肃

一直摸不透长辈想要什么礼物自我到外地读书起,每年过年回家,爸爸都会提醒我,要我给爷爷奶奶买礼物,否则,我在他那就会落一个“不懂人情世故”的评价。

以前,我每次都会给爷爷奶奶买绿豆糕,那家店开在家附近,十几年的老店,奶奶很爱吃那家。但自从5、6年前那家店倒闭后,我给爷爷奶奶买的礼物,就没有再称过老人的心意了。

我一直摸不透爷爷奶奶想要什么。

工作第一年,我给他们每人挑了一件毛衣,灰色的。回到家,爷爷奶奶嫌衣服太素了,觉得本来已经年纪大了,穿上这么素色的衣服,更显老气。过后,我确实很少见他们穿那些衣服。后来我给他们买过红色的,老人会在过年的时候穿,但嫌太鲜艳,平时也基本不碰。

第二年,给爷爷奶奶买了按摩器,回到家,爸爸不满意,跟我说这种东西家里有很多,让我下次不用买这些。之前没留意,爸爸一说我才发现,家里真的有很多保健品,都是那些打着给老年人送温暖的商家在社区里推销的养生保健品。

奶奶有一次跟我说,她买了一个叫黑胆石的东西,用了某种高科技。拿给我一看,一眼我就认出这只是个劣质的小玩意。但我常年不在家,老人们对商家们更亲昵也更有信任,后来他们不买了,也是等到那家店关门的事情了,他们在这上面花的钱保守估计有一两万。

第三年,我给爷爷奶奶挑了些水果和糕点,但是他们觉得水果太冰了,糕点也想不起来吃,一直放着。爸爸对此还是不满:“你买的这些他们又不吃,你买回来干什么?”我觉得很难办。

后来实在不知道给他们买什么,有一年过年回去就只给他们红包,但其实我给他们的钱,他们也不会花掉。

送礼与否这件事让我纠结,送吧,我摸不清爷爷奶奶的喜好,这么多年来我的礼物没有让老人高兴过。但不送也不行,收不到礼物,他们会很伤心,觉得把孙女养大了,逢年过节连一份代表关心的礼物都没见着。更有些时候,当我把礼物奉上,他们会说我买的东西不实用,说我浪费钱。

在送礼这件事上,无论我做出什么选择,都似乎都不会有一个欢喜的收场,长此以往,这变成了一件我不得不定期面对的烦心事。

小惜 1992年生,坐标福建

送礼的问题,引发了和新婚丈夫的争吵元旦回父母家,我爸只说了几句话,就让我陷入了焦虑。

我新婚刚三个月,很多涉及习俗和人情世故的事情还不能游刃有余。一方面,我忙着作为新媳妇融入新家庭,当我纠结要给公婆送礼物还是直接给红包、如果给红包要包多少钱才妥帖时,我忽略了我的父母。

按照我以往的经验,回家过年,只需要带一些吃的回去就行,不需要考虑太多,因为我觉得自己父母是最不会计较的,但实际上不是这样。

元旦前,我的父亲病愈出院,于是我给爸爸买了鹿茸补身体。一碗水端平,我给婆婆买了红参。之后,我计划好等过年时,再给两边父母买一些菌菇、冻品之类的年货。平时我回家也会带东西,因此习惯性地以为可以随意些,没必要非得卡在春节送礼。

图片

图 | 元旦给我爸买的鹿茸片

我满心欢喜提着补品回家,我爸却说,提早送礼物不是春节礼物,还提出想让我公婆过来,亲自给他们送礼,还得是除夕前两天才行。

爸爸的要求出乎我的意料。双方父母本来就不和,还在不同城市,我很难向公婆开口,告诉他们我爸爸的要求。

那天回去,我一边焦虑地在网上发帖询问网友,想知道有没有过年时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送礼这个习俗。另一方面,也催促丈夫早点准备过年去探望我父母带的礼物。丈夫觉得他父母没有必要给我父母送礼,提出应该由我们夫妻来送,我同意了,确实是我爸的观念不合适。

但谈到礼物的操持和准备时,丈夫想把一切都推给我,为此我们大吵了一架,我大哭了一场。自结婚以来,他一直在推卸做女婿的责任,让我独自面对一切,这让我非常委屈。

我老家的风俗又爱攀比,哪家给了多少彩礼、嫁妆都会拿来比较,我爸妈很在意别人的眼光,又有些重男轻女,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在意我的感受。之前新婚回门,丈夫只带了婆婆给他准备的饼,没有拿烟酒茶。后来,当别人问我父亲,女儿女婿带回来什么礼物时,我爸当着我的面跟他们说:“只有几盒饼。”脸上当时就挂不住了,他们不高兴的时候,压力会转嫁给我,所以当时我心里很膈应,觉得丈夫太小气了。

那晚吵架,我把积压在心间的不满都告诉了丈夫。我觉得他对我父母不上心,不会讨好人,更没有考虑到我夹在中间很难办。作为妻子,我希望我的丈夫能帮我担待一些,不要只让我去操心这些。我们才第一年,他如果不表达诚意给我安全感,我会很崩溃。

意识到我生气了,第二天丈夫向我道歉,答应我跟我一起面对春节送礼的难题。

圆圆 1997年生,坐标广东

哥哥替侄子向我讨要礼物去年5月份,临毕业的我在北京一家公司进入试用期。工作到国庆,我从北京回到老家看望父母。

抱起快一岁的小侄子时,比我大两岁的哥哥正给孩子冲奶粉。正冲着,他突然开口说道:“你怎么从来没有给你侄子、侄女买过东西?”那不像是我哥会说的话,我猜是嫂子教他说的。那时候,我意识到“该买礼物了”。

那是来北京实习的第一年,我还没完全毕业,收入不高,但吃住的花销很大。所以我过得拮据,有时还需要父母的资助。

资金不足,加上北京没有什么合家人胃口的食物,回家前我就没有为家人购买伴手礼。回到家,嫂子走上来就问我,带了什么好吃的回来。发现我两手空空,她的表情明显失落了下去。可能因此,才有了哥哥提醒我给侄子、侄女买礼物的那件事。

我和嫂子一直建立不起亲密的关系。

有一次,我和她聊到我不愿意早结婚的话题,她突然以家中女主人的姿态对我说:“没关系,嫂子以后不会赶你走的。”这让我一下感到凝重,我没有接话,心里冷冷地想:“意思就是,这已经不是我的家,而是你和我哥哥的家了是吗?我能不能在这里待着,也取决于嫂子赶不赶我走了?”那之后,我开始在家里变得小心翼翼。

这次被哥哥那么一说,我的情绪瞬间又低落了下去。我本来就不懂人情世故,加上领会到这背后可能是嫂子授意,我更害怕去面对“给家人带礼物”这件事。

眼下春节快到了。我想或许可以给侄子和侄女买一些益智类玩具,再带一些北京的糕点和特产回去送嫂子,再给我爸爸买条好烟,过年时发个红包。

因为我觉得,或许我也该尽一下家庭的义务,做好女儿、小姑子和姑姑的角色。只不过原来单纯的心意,再也不会那么自然了。

图片

图 | 过年给小侄子侄女准备的糖果

Sunny 1993年生,坐标江苏

最难堪的送礼,是遭岳父“退货”给岳父母买礼物,挑最贵的准没错。这是去年春节那次惨痛的送礼,教会我的道理。

我跟女友于去年订婚,第一次上门提亲时,我给岳父送了五粮液和茅台酒。订婚后,我自觉已经是一家人了,春节前给岳父家准备新年礼物,我准备了四桶油、六袋米、两箱水果、一箱坚果和一箱二锅头。

女友家是地道无锡人,准备这些东西之前,我咨询过一些无锡的朋友,他们告诉我说送粮油也可以,不一定非得贵重的。于是我没再担心,找了个时间,一个人开车去了趟岳父岳母家,把礼物送进了家门。

送礼物上门的时候,岳父母高兴地收下了,没有不悦。但在我们离开之后,岳父的态度骤然“变天”。他拆开我送的酒,发现是二锅头,立马打电话让我拿回去——不是心疼我们花钱,而是觉得这些礼物丢份儿。

回到岳父岳母家,他们的情绪早已失控。言语间,岳父岳母提到了我送的那箱二锅头。在他们的控诉中,那是一箱只值300块钱的、只有穷人才喝的酒,就因为我没有送每瓶标价300元以上的酒,我落了个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的罪名。岳母甚至哭了,一个劲说我不尊重他们,是在打发叫花子,后来还说,只有社区探望低保户才送这些东西。

我觉得他们不可理喻,就算我送的东西真不合适,为什么不可以事后提点我,而是把我叫回去,当场退回,更不用说后来情绪激动的时候,岳父岳母还连我的爸妈一起骂。

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委屈。送二锅头是因为有一次我和岳父在吃饭时,他跟我说他平时喝二锅头,我一直记着。这次我特地准备了二锅头送过去,反而成了我瞧不起人。两位老人拿金钱价值衡量我的心意,令我觉得尴尬,这让我有了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。

没办法,我仍想扮演好准女婿的角色,于是第二天我特意请了半天假,花三四千块重新买了高档的酒水茶叶、肉和保健品,登门道歉。岳父觉得这事就过去了,但岳母仍指责我送这些并非出于真心,而是他们讨要才送来。女友夹在中间也很为难。

这可能是风俗差异导致的矛盾。我老家在新疆,家里许多乡土人情的认知还是遵照老家的来。在新疆老家,亲戚们逢年过节,就是送这些各家用得上的物资,表达顾念。加上我确实大意,以为订了婚,一家人实实在在就好,不一定非得贵重才能显示真心。自顾自送了觉得稳妥、踏实的礼物。

后来我才知道,在女友家的习惯里,会希望男方送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,因为送这些礼物,也代表我家里人对他们家的想法。

虽然这件事之后,我对岳父岳母过于讲究牌面这点有些失望,但逢年过节,我都秉持一个理念——送什么礼物不要紧,要是贵重的,避免他们不喜欢。

Ella 1990年生,坐标河南

拘泥礼数,正在稀释年轻人对长辈的亲昵结婚后,过年给亲戚送礼,成了一件想起来就让我觉得糟心的事情。

我是河南人,丈夫是江西人。婚后我们商量好,每年春节,轮流在两边的老家拜年。两边亲戚都很在乎走亲送礼的事,所以每年这一项我们都不敢怠慢。

婚后第一个春节,去的是我老家走亲戚。我知道,没如果没有带上像样的礼物,一定会招来非议,因为当年我姐姐结婚后,就是因为不懂这些,我妈也没有跟她交代而吃过亏。

那年她出嫁后第一年回家里拜年,跟往年一样,她拎了些牛奶之类的食物去了舅舅家,结果惹恼了舅舅。过后,舅舅跟我小姨抱怨姐姐的不是,转头小姨的“投诉电话”就打到了我家。得知此事,姐姐又委屈又气,哭了。妈妈听完,立马打了电话过去责怪舅舅,怎么可以在背后这样议论孩子们,说我姐姐在外贷款也不容易。

那之后,姐姐每次回来,都准备了好酒当礼物,生怕再因此被人说闲话。而我婚后也时时想起舅舅对人说起的那些关于我姐姐的闲话。

在我的潜意识里,很害怕不小心怠慢了长辈们对礼物的需求,而收获一个难以面对的难堪场面。吸取了姐姐的教训,我宁愿多花一点钱,也不愿侥幸着省了小钱而送礼不到位遭到非议。

由于两边的亲戚都有十来家,每年,光送礼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,加上给双方父母的红包,每年过年,我和丈夫至少需要准备两万元现金,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不算大钱,但两万元,相当于我和丈夫两人两个月的工资。

各种各样的礼节,正在阻断年轻人和长辈的联系——至少,斩断了一些我去看望长辈的念头。

去年国庆节,我和丈夫去湖州旅游。丈夫的阿姨年轻时嫁去了湖州,因此返程时,我提议去探望一下阿姨,一起吃了晚饭再离开。

原本,我们买了些营养品和水果准备去探望,但婆婆得知后,一定要求我们给阿姨包红包。我们身上没带现金,只能临时找超市的工作人员临时兑换了六百元现金。手忙脚乱间,我丈夫有些不耐烦地埋怨婆婆不早说,但最终我俩都没有拒绝婆婆的要求。原本没有负担的走亲戚,就这样又演变成了一场人情任务。

长大后,我们失去了一些“豁免权”,不得不直面老一辈传下的各种规矩习俗,送礼就是一项。

我很怀念小时候,那时我们的亲情直接又单纯。想去谁家,直接跑到人家里,见一面,聊聊天,玩小半天就回家,亲情联系简单纯粹。

为人嫁娘后,大人们开始用成年人的礼数要求我,现在我想去拜访哪家亲戚,免不得思前想后,考虑着备什么礼物够体面,包多少红包不失礼。甚至,去了这家,还会担心如果不去其他几家,会落个厚此薄彼的名声。

小的时候,长辈们对我们很好,长大了去探望也是应该的。礼数上的讲究,无形中稀释着我心中对大家的亲昵。一想到有关礼物的种种,我头就大了,再也不敢随便串门,觉得呆在家里图个清静反而更好。

– END –

撰文 | 陈丽金

编辑 | 温丽虹

本文由礼品部摘自真实故事计划

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